復刻表
復刻表

鐘表被稱為時間藝術,除了復雜精巧的機械工藝外,賦予鐘表美麗的外表,吸引人們停駐目光、進而細細把玩的,應該就是各種裝飾工藝了。從懷表時代開始,工匠們就開始將金雕、寶石鑲嵌、琺瑯等等不同的工藝,運用到時計的裝飾。其中,色彩變化最細膩豐富、工序也最繁復的琺瑯,高溫燒制的艷麗色彩甚至維持千年而不褪色,可以算是最受藏家喜愛的一項裝飾工藝。二十世紀后,琺瑯腕表的作品一直到1980年代才逐漸推廣開來,因為在腕表上施作琺瑯的難度更高,加上琺瑯工藝本身的技術門檻,讓這門工藝被掌握在極少數的小型工作室和頂級鐘表品牌的手中。其中絕對不能不提的就是ULYSSE NARDIN雅典表。

經典、彌新, 雅典表的琺瑯工藝-復刻表

雅典表可以說是最早開始推廣琺瑯工藝的少數鐘表品牌之一,在當時雅典表以一個沒有任何集團資源的獨立小品牌,去推廣這樣一個有高技術門檻的傳統技藝,其實是相當難得的。雅典表從1980年代就開始推廣鐘表的琺瑯工藝,當時品牌總裁Rolf Schnyder選擇與同樣位在Le Locle的Donzé Cadrans SA.琺瑯面盤廠合作。這個由琺瑯大師Francis Donzé于1972年所創(chuàng)立的琺瑯面盤工廠,2011年由雅典表購入100%股權后不但成為品牌專屬的琺瑯面盤廠,同時仍承接來自其他各高階品牌的委托,制作高品質的琺瑯面盤,讓傳承自大師的精湛琺瑯工藝得以更廣泛地流傳。綜覽Donzé Cadrans SA.琺瑯面盤廠為雅典表制作的琺瑯工藝腕表作品,主要包含了掐絲琺瑯、內填琺瑯(champleve,雕刻琺瑯),以及大明火琺瑯(Grand Feu)等3大琺瑯工藝,每一種都展現出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。

掐絲琺瑯鎏金系列《美洲號》琺瑯腕表

經典、彌新, 雅典表的琺瑯工藝-復刻表

為了紀念1851年由紐約游艇俱樂部(New York Yacht Club,NYYC)的縱帆船《美洲號》(America)與皇家快艇艦隊在英國比賽贏得勝利,成為「美洲杯帆船賽」的起源,雅典表作為Artemis帆船賽隊的合作伙伴,特別推出這款《美洲號》鎏金琺瑯腕表,為這個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體育賽事志慶。以18K白金和紅金材質打造各30只的腕表,40 mm的面盤采用掐絲琺瑯工藝,由Donzé Cadrans琺瑯表盤廠手工制作,描繪美洲號拽起滿帆,在懷特島Isle of Wight的險峻地形中奮進,最終取得勝利的情境。

掐絲琺瑯工藝cloisonne又稱「景泰藍」,工匠必須在畫有底稿的金屬胎上,以手工利用2支鑷子,彎折僅0.07mm寬,長達500 mm的極細金絲條,制作出圖形的細膩輪廓,以及劃分出色彩的區(qū)域。接著在這些劃分好的區(qū)域中填入琺瑯色彩,工匠們會將相近的色彩填入同一個區(qū)塊中。每上一層色彩就以攝氏800~1200度的高溫燒結,這樣的步驟至少要重復5次以上。每個美洲號腕表的面盤,需要專業(yè)琺瑯師制作26個工序才可完成。其中釉彩厚度的拿捏,還有色彩的過渡漸層等,都考驗著琺瑯師的經驗與美學內涵。

內填琺瑯鎏金系列生肖腕表

經典、彌新, 雅典表的琺瑯工藝-復刻表

雅典表以華人文化中生肖值年的傳說作為藍本,將每年的代表生物繪制成面盤圖騰,制作成的生肖腕表作為守護以及幸運的象征。每年雅典表推出的生肖腕表,不僅動物圖騰充滿吉利與喜氣相當討人喜愛,內填琺瑯面盤更是頂尖藏家才懂得鑒賞的珍稀工藝。

內填琺瑯champleve又稱為「雕刻琺瑯」,顧名思義,就是一種結合金雕的琺瑯工法,金雕師與琺瑯師雙方都必須付出高度的創(chuàng)造力,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作品。首先金雕師依據草稿在金屬胎上鑿刻出輪廓,接下來琺瑯師會在雕鑿的凹槽內填入琺瑯彩,再以攝氏800度以上的高溫進行燒結,這個工序重復幾次使色彩臻于完美后,再將琺瑯表面打磨至平整,最后再燒制上一層亮彩。而工藝的重點在于金雕師必須預想成品的效果,才能刻出明晰的輪廓邊緣,使最終成品的雕紋更自然地顯現。而Donzé Cadrans的工匠在制作生肖表時,更進一步在陽紋(凸起的輪廓線條)上再進行一次雕刻,來強調線條的張力,或是制作出進一步的立體明暗效果,為雕刻琺瑯工藝增添另一個層次的美感。

大明火琺瑯航海系列年歷計時碼表

經典、彌新, 雅典表的琺瑯工藝-復刻表

雅典表與航海的深刻淵源,展現在旗下航海系列的作品,包括2012年推出的「獨創(chuàng)航海天文臺腕表」及2013年推出的「獨創(chuàng)航海計時碼表」,還有這款「航海年歷計時碼表」。其中這款航海年歷計時碼表更結合搭載矽擒縱的UN-153機芯,具備高穩(wěn)定的機能與可前后快調日期的便捷操作功能。簡約設計,以及包括古典大教堂指針、品牌logo和細長的羅馬數字時標等,都是這個系列一貫的經典設計元素,其中大明火琺瑯面盤,更是深獲藏家們喜愛。

雅典表的大明火琺瑯Grand Feu作品,雖然不一定有其他琺瑯工藝作品那樣色彩豐富,不過絕佳的質感卻是最值得細細玩味。制作大明火琺瑯時,首先必須將琺瑯粉末均勻的灑在面盤銅胎上,就像是甜品師撒糖粉那樣,然后將覆蓋釉料粉末的面盤移到電爐燒結,這樣的步驟必須重復4次以上,使面盤達到理想的厚度,最后再將面盤熱壓出需要的弧度。而在灑琺瑯粉末前,必須先涂布上一層易燃物質,在進入爐內燒結時會燃起明火,目的在使溫度瞬間升高至880度以上,讓成品的色澤更加圓潤飽滿,也因此被稱為大明火琺瑯。而雅典表的大明火琺瑯作品中,包括logo和刻度等也都是燒制而成的,與面盤的色澤一樣歷久彌新永不褪色。

透明琺瑯航海系列天文臺年歷表

經典、彌新, 雅典表的琺瑯工藝-復刻表

同樣也是航海系列旗下的成員天文臺年歷表,是一款具備年歷功能,并經過COSC官方天文臺認證的作品,搭載由歐克林博士團隊開發(fā)的UN-113機芯,具備可前后快調日期的便利性功能設計。純粹而簡潔的設計,結合透明琺瑯的面盤工藝,更是讓人傾心。

透明琺瑯Flinqué工藝是先在金屬胎上雕刻出紐索紋或是其他花紋,接著在雕刻好的金屬胎上涂覆透明琺瑯再送入電爐內燒結。與其他琺瑯工藝一樣,因為一次涂上過厚的釉彩可能會在燒結過程中裂開,因此必須反覆數次上釉與燒結的程序,一層一層燒結以達到需要的厚度,最后一次燒結完成后再進行一次打磨拋光,使成品表面光亮。完成的成品可以同時欣賞到溫潤的琺瑯,以及其下細膩的金屬刻紋。